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大学学报(医药卫生)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编号:10291366
自体肋骨移植胸骨后横梁法漏斗胸矫制治术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杨锡耀 杨俊明 蔡开灿 蔡瑞君

    单位:杨锡耀(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杨俊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蔡开灿(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蔡瑞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自体肋骨移植;漏斗胸;矫治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000340 中图分类号:R6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88(2000)03-0280-01

    我院自1991年以来,对15例漏斗胸患者采用自体肋骨移植胸骨后横梁法进行矫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病例选择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25岁,平均10.4岁。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史11例,伴有运动后心悸、气促者9例。胸壁塌陷最低点1.3~5.5 cm。塌陷处容积20~150 ml。其中普通型11例,局限型3例,混合型1例[1]。术中输血0~600 ml,平均300 ml。

    1.2 手术方法

    全麻、气管内插管。1例采用前胸纵形切口,14例采用横弧形切口,向切口两侧游离皮瓣,显露塌陷的胸廓,首先切断部分腹直肌附着点、切除下陷的剑突,钝性分离胸骨后方软组织达双侧胸膜,于胸骨塌陷的上起始部,多在第3前肋水平,将胸骨体前骨皮质及髓质行V形切除。保留后面的骨皮质及骨膜(图1)。

    图1 胸骨楔形切除,抬高固定
, 百拇医药
    塌陷肋软骨的内侧于胸骨旁局部剥离骨膜后行后V形切断。使胸骨抬起后有利于两肋软骨断端的对合固定。而后于塌陷的肋软骨外侧起始部、大部分在与肋骨交界处,分别撑开胸大肌,显露各肋骨,分离骨膜后部分或前V形切除多余的肋软骨。使塌陷的胸骨及胸壁抬起后,肋软骨不致于过长(图2)。

    图2 内陷肋软骨的切断与切除固定

    根据胸壁塌陷的宽度,另外截取相应长度的正常自体肋骨一段(塌陷范围大也可用2根,可带部分骨膜或者取半片肋骨)。横架于塌陷胸骨的后方,将胸骨抬高到与两侧正常胸壁相平的位置。横架肋骨的两端与相应的两侧肋骨端(多在第4前肋)钢丝固定(图3)。

    图3 游离自体肋骨横置胸骨后
, 百拇医药
    切除该根内陷的肋软骨,肋骨床缝线上提固定于横架肋骨上。再将其余切断的肋软骨两端分别以钢丝固定。术毕胸骨后及皮下留置引流条。

    2 结果

    15例中进行了16次手术,其中有一例系双侧漏斗胸,分二次手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随访1~8年效果良好。

    3 讨论

    漏斗胸为儿童中常见的先天性胸廓发育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不断加重,内陷的胸、肋骨对心肺产生压迫作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损害。常见的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运动后心悸、气促。本组病例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上述症状。尽早手术矫治畸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式的选择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以往采用的胸骨翻转术[2],虽能矫治畸形但手术损伤较大。胸骨、肋骨截骨,胸骨后嵌入金属条、板横杠术,效果虽好,但术后一定时间尚需再次手术取出金属条、板。否则将影响胸廓发育[3]。我们在以上术式的基础上,经过改良而采用自体肋骨移植胸骨后横梁矫治漏斗胸,有以下优点:
, 百拇医药
    (1) 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对组织损伤小,术中只需分离胸骨后软组织及剥离需切除肋骨的骨膜,出血少。

    (2) 移植一段正常的自体肋骨横架于胸骨后,横架的肋骨可起到金属支架的作用,能有效地抬起塌陷的胸骨,再将两侧多余的肋软骨V形切除后与其固定,使畸形矫治更为满意。

    (3) 胸骨后横梁采用自体肋骨,取材方便、数量不限、易于永久性存活、不影响胸廓发育、不需再次手术取出。因此,我们认为,自体肋骨移植胸骨后横梁法矫治漏斗胸是一种新型及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杨锡耀(1948-),男,1971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贺延儒, 薜 峰, 范茂槐等. 漏斗胸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 1991, 29(10):626~7.

    [2] 张效公, 孙玉鹗, 黄孝迈等. 保留胸廓内动脉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J]. 中华外科杂志, 1989, 27(5):282~4.

    [3] 高尚志, 胡浩, 姚震等. 改良胸骨后横杠术治疗漏斗胸的远期效果评价[J]. 中华外科杂志, 1993, 31(9):544~5.

    1999-05-28, 百拇医药